
起初睇trailar 有小小摸不著頭腦,只是因為Natalie portman的原因我仍是充滿好奇和期待,
後黎出了一個完整版的trailar, 估計是女主角過份投入天鵝湖的一些感覺...
大約就是過份沉迷的一些精神狀態....
由於我個人特別喜愛Darkside的戲, 一上畫經已急不及待要看了.
其實都如我想像一樣得到我想看的那些情境,
Thriller, Dark Breathy, Lost, Dream, Fantasy..
NINA在戲內是一個性格很驅謹的芭蕾舞者,對自我有著追求完美的一種addicted.
(我想有看的觀眾如果十分投入是因為都唔多唔小有著這樣追求完美的性格)
希望得到一個完美的人生,更加想得到這個角色,而愈想完美,反而愈要需要放開自己,
毫不猶豫的投入那個可能性.
因為一次對阿sir"強烈的反抗"(- -)....完全意料之外地得到這個釋放自我的機會
這個機會真的不知道是好彩或是不好彩...

我想..
對於自我追尋的時候十分沉迷一樣東西是任何人都會發生的事,
不論是dance,drawing,design,drug,people,
只是在現在的社會有太多其他的誘惑,你不會易於完全沉迷一樣東西,
和中國社會一直提倡中庸之道,什麼事都不能去得太極端,
我們潛移默化,害怕對任何事投放過多的感情,好像旁人不能理解的孤獨感 ,令人疲累.
所以看戲總是令我們感受到自我的潛在性格,
我一直認為精神病人只是對某一些事投放的感情比我們多,根本不能定義為病,
頂多只可以說是”過份投入症”...
我不能否認的認為瘋狂的過活是正確的, EVEN唔知佢ENDING有沒有死,
IT'S PERFECT.
如果你問我那絕對是自我毀滅因為m.Beth also destroyed herself.
但我絕對認為精神病人分分鐘比我們懂得利用生命做一些值得的事.
病?那只是科學的定義*

最正是導演能夠將所有情緒表現得明白, 劇情交代合理而且緊湊,
那些腳筋拉緊的情節, 剪指甲的流血部份, 視覺跟聽覺都令你似是跟著一樣好痛=__=.
弦樂原本就有powerful的力量,在戲未段的表演更是全戲高峰,我那刻真的看得完全投入戲內,
戲的make up應記一功,black swan的紗幕那個化妝真的完全有攝人的魄力!!
特別記得NINA as a black swan那一刻鏡頭跟著她的面部和頸部動作, CG加工加上黑翅,
Natalie的演技都十分出色, 彷彿你都跟著她lost contort, trun to the dark side.
因為未看其他Oscar的女主角提名,暫時滿心認為she deserved it-w-
不過有一part我是有點意外的,

我沒expect佢會有咁多sexual seduce..
或者可以說對尋找自己的一個方法,seduce yourself *_*
Lily的角色是一個表現感情直接..這是nina潛在一直擁有而不敢表現的東西..
當認識lily時...內心便蠢蠢欲動..
加上母親由小到大的管束,而nina自我意識愈來愈強..放縱自己去lost contort的感覺一觸即發.
Discover herself in sexual way is a interesting topic to talk about.
This is one of the way to communicate to yourself.
這個星期仲看了一套戲叫HOWL,

一套文學上十分有趣的電影, 講述一本口語化,解放性意識大膽的小說俾大眾反對,
需要在法庭評審是否刪除的一套電影....一樣是尋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一套戲,
作者期望人人懂得Be true to yourself, 講好似好易.其實很難,
其中一種是,接受自己一些缺點, 其實這樣你絕對會活得更值得和快樂
*P.S
"過份投入症"的戲仲有幾套不錯,若有興趣可以上網找找
1. 紅伶兒Frances
2. Mullholland Dr. (真係不能不提,原本這片在我心目中排行第一..依家兩套係同位 -w-)
3. Girl, interrupted(這套戲的女主角就是今次black swan的m.beth!!她就是有著這種癲狂的氣質!!)

1&3都是當年 60年代那些堅持自我態度而不能給社會接受的人,
以當時科學的定義,通通入了精神病院的故事.
我發現我特別喜愛描寫內心感受的戲,差不多每一套的戲評價都來自有沒有內心感受的描寫,
在香港我會欣賞羅偉良,在koma & 綁架都令我有著不能解釋的喜愛.